中菲双方如何实现合作共赢?双方如何在深化基建合作过程中实现绿色发展?菲律宾“亚洲世纪”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安娜·马林博格-乌伊(anna malindog-uy)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作出解答。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在您看来,中菲应采取哪些举措更好促进“一带一路”和“多建好建”对接,实现双方合作共赢?
马林博格-乌伊: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这一倡议得到积极响应和广泛支持。根据中国官方发布信息,截至2023年1月6日,中国已经同151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可以说,共建“一带一路”,旨在通过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努力,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并在商业上整合多个大洲。“一带一路”倡议的“朋友圈”不仅包括中国近邻和伙伴国家,还包括远在欧洲、拉丁美洲及非洲的国家。2013年以来,中国这一全球倡议一直在积极和有效地推进,不仅增强了中国在全球的经济影响力,也推动了中国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一带一路”倡议提倡包容而非排他,面向所有国家开放,并不寻求建立排他性的联盟或“中国俱乐部”,不以意识形态来区分各国,也不玩零和游戏。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各国不会被迫在不同国家之间选边站队。相反,“一带一路”拥抱那些希望加入共建的国家,追求共同发展和经济进步,希冀建立一个拥有更光明未来的世界。因此可以说,它是迄今为止设想和实施最全面、最友好以及最具包容性的宏大倡议之一。事实上,诸如像菲律宾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并认为这令人耳目一新。
为更好地促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多建好建”规划对接,双方应加强合作,帮助改善菲律宾海陆空以及岛际之间基础设施的连通性,增加经济活力。基础设施的连通性将促进菲律宾的平衡发展,并在更大程度上将经济活动和发展从国家的城市中心向农村地区扩散。毫无疑问,此过程中,双方语言文化方面的交流将更大范围展开,两国及两国人民之间也将建立更加深厚的友谊,这又会进一步夯实推进“一带一路”与“多建好建”对接的民心基础。
中新社记者:在“一带一路”倡议与“大建特建”“多建好建”规划对接过程中,比农多-王城大桥、埃斯特热拉-潘塔里恩大桥等中菲友谊地标相继落成,这对菲律宾社会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意味着什么?
马林博格-乌伊:菲中友好交流合作经受住了时间考验。尽管两国在南海问题上存在不同看法,但基建、经贸、人文交流等领域的合作为两国人民带来了无穷的实际利益。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提出的“大建特建”和现任马科斯总统提出的“多建好建”规划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就已结出累累硕果。
2022年4月,中国援建菲律宾的比农多-王城大桥正式投入使用,是菲律宾“大建特建”及“多建好建”规划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对接的里程碑。目前,比农多-王城大桥日均车流量3万辆左右,有效缓解了帕西格河两岸交通拥堵。这座桥也已成为当地的一处网红打卡地。比农多-王城大桥是2016年以来中国政府无偿援助菲律宾马尼拉的首批两座桥梁项目之一。此前,另一座位于马尼拉的埃斯特热拉-潘塔里恩大桥已于2021年7月实现通车。
2023年2月17日,马尼拉中学生在比农多-王城大桥前合影留念 目前该大桥已成为马尼拉一处网红打卡地。
菲中双边务实合作下的其他基础设施项目,还包括赤口河泵站灌溉项目、卡利瓦大坝以及达沃-萨马尔岛大桥项目等。这些基建项目是菲中密切联系及深厚友谊的象征和体现,也是两国合作共赢的见证。
2022年10月27日,中菲政府间合作项目达沃-萨马尔岛大桥项目举行开工仪式。菲律宾总统马科斯(中)等观看大桥项目模型
需要强调的是,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基石之一,设施联通并不仅是指公路、铁路、港口、石油管道等“硬”基础设施,还指与之匹配的合作机制、运营系统以及管理模式等“软”基建。
长远来看,菲中双方的基建合作将会对菲律宾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帮助菲律宾实现经济增长目标,并提高菲律宾的全球竞争力。
中国是菲律宾的一个好伙伴和近邻。两国在经济和基础设施方面的合作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更进一步的伙伴关系和合作仍有较大空间。未来,两国应继续加强双向贸易和投资,大力促进双方基建合作项目不断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中新社记者: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抓手。您曾说,就菲律宾农业现代化而言,中国是一个好伙伴。在菲律宾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中国能做什么?
马林博格-乌伊:中国农业发展势头强劲,拥有相对现代化的农业体系,并积极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广泛融入全球市场。中国可向菲律宾分享这些先进的农业发展经验。
菲律宾农业转型对加快复苏、减贫和实现包容性增长至关重要。中国可以帮助菲律宾更新现代农业技术,并在研发、基础设施、创新系统、市场信息系统和生物安全系统上加强与菲的双边投资合作。
2020年4月6日,中国援菲律宾农业技术中心第三技术合作项目为菲律宾农技人员现场培训
例如,中国可与菲律宾进一步扩大基建合作范畴,帮助当地农民畅通从“农场”到“市场”的运输道路,或在农业电子商务基础设施方面提供帮助,加快菲农业现代化与多样化步伐。
中新社记者:“绿色丝绸之路”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您来看,中菲在持续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和“多建好建”对接过程中,如何实现绿色发展?
马林博格-乌伊:菲律宾要实现可持续能源发展议程,并为解决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等议题贡献力量,则开发可再生能源资源势在必行。
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开发方面有着丰富的发展经验,可通过向菲律宾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和技术转让,帮助其进一步开发水、电、地热、太阳能、风能等资源。此外,中国还可以在建设和升级水电站、促进新能源汽车进入菲律宾以及技术创新方面加强与菲交流合作。